惠民工程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已演出1.7万余场,出台《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1.6倍、2.2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有力促进了全省转型发展。
艺术创作方面,线个剧(节)目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等12项国家级展演;京剧戏歌《中华》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京剧《申纪兰》等3部剧目入选全国2023—2025年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话剧《右玉》、歌曲《木塔传说》等20余部作品入选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夏季达沃斯论坛“山西之夜”等多个重大活动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受到中外来宾一致好评。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制定《山西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版)》;完成省图书馆空间再造工程,增加读者服务面积9000余平方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制定数字文旅企业、文化街区建设指南,完成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年度任务;晋中市左权民歌入选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中国民间文化传承发展品牌案例;晋城市《为一条路改变一座城—陵川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带动发展的富民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
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成立非遗研究院,发布全省首部“非遗蓝皮书”;加强非遗名录体系建设,认定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231家、代表性传承人318名;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了“锦绣山西·多彩非遗”系列宣传活动,发布我省典型案例、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线路等;我省平遥县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
景区提档升级方面,实施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新创建13家4A、80家3A及以下景区,全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幅25.6%,总数达到390家,新创建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太行锡崖沟、云中河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名单,山西广武被评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阳泉市建设完成长城文化展示馆项目;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博物馆成为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文旅融合方面,举办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打造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评定15家文旅康养示范区;发布20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推荐泽州县成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打造6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4条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太原东湖醋园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评选14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6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动太原市迎泽区钟楼步行街等4家单位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天博